![]() 日志正文
|
||
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毋庸置疑,最近几年来我们没少从媒体上获悉落马的贪官的信息,见识了一个个被绳之以法的‘大老虎’。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拍手称快。但是时间长了也会产生怀疑和麻木,为什么我们这个由最先进思想统治的政府内部会出现如此多的蛀虫?那些个人前冠冕堂皇,衣冠楚楚的领导干部会腐败的透底毫无尺度?我们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根治腐败让社会有一个起码的干净度?
查处的贪污腐败分子多了是好事,又不是好事,因为这打击着人民群众对各级政府的信任,对领导干部的怀疑,对腐败现象的麻木。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去看,当腐败分子排成行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腐败是正常的,不辨其丑。而腐败分子也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是犯了一个平常人都可能会犯的错误。不觉可耻反以为荣,贪污腐败那也是自己的能力,你没权没势没有自己的发奋努力还到不了贪污腐败的资格,享受不到腐败的威风和快乐。 从这个角度看反腐败我觉得有必要改一改思路或者说加深一下反腐败的力度了。我个人觉得,想让一个人【包括官员】不贪污,不腐败,不犯原则性错误,制度监督和法律惩处固然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制度监督不可能时时到位,法律惩处又多在事后实施,这就常常给人可以侥幸逃脱的预期心理,事实上又造成事后无补的负面效果。所以我认为,预防贪污腐败和犯原则性错误还是应该从四个方面去抓;1,内心里有追求,比如有信仰有理想的向往,有甘于清贫的生活态度。如果我们的干部都有干一番事业,青史留名的想法,都能打消金钱奖励物质享受方面的追求,那一定能够提高为官的清廉度。2,精神上有约束,比如无处不在的监督,时常会受到警戒和批斗。无处不在的监督不能单纯依靠纪检监察,要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且这种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多种形式的,尤其要打破逐级举报这个束缚,减少举报揭发的思想顾虑,同时也预防官官相护。 3,客观上要建设一个相对良好的社会氛围,做帮助。比如社会的分配要比较公正,不能搞什么双轨制,比如不能有过大的贫富的悬殊,让全体人民都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主人,都有主持公道正义的权力和义务;比如身边的邻居,同事,包括亲戚,朋友都能够正确的识别是非,美丑。不给贪污腐败提供隐匿藏身之处。 4,是制度监督和法律查处。但是这种监督查处必须及时,因为只有及时的监督和查处才可能挽救人,不至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贪污腐败和犯原则性错误的人越少才能够让准备犯错误或已经犯错误的人有更大的社会,群体压力,通过自觉自律减少或避免犯错误。反过来说,犯贪污腐败等错误的人【官员】越多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社会的风气也越污浊。也让某些人脸皮更厚,更不怕犯错误。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宣化的旅游线路还可以是这样的
下一篇:写在2018年的冬季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